杭州市上城区是浙江省老龄化程度最高的城区,2011年底,60岁以上老人达到了8.02万人,占总人口的24.45%。为积极应对老龄化加剧带来的矛盾和挑战,2012年,在“居家养老”惠民工程的基础上,上城区全面深化完善居家养老服务全覆盖工程,努力实现居家养老服务工作从“特惠型”向适度“普惠型”转变,满足老年人对居家养老差异化服务的需求,促进各类社会养老资源的有效配置。
创“社会化”模式搭建居家养老平台
据杭州市上城区民政局相关人员介绍,上城区近几年投入8000余万元资金,通过新建、置换等方式,增加了一批养老福利机构。目前,上城区共有各类福利院、敬老院16家,养老机构床位数1420张,“星光老年之家”71个,日托所、老年食堂、家政服务等社区照料机构138家,总面积达2.5万平方米。这些机构的存在除了满足城市“三无”老人入住外,还解决了一大批家庭无力照顾、料理的老年人的养老问题。
而对于像唯康老人文化公寓、在水一方公寓等这样在养老事业市场中扮演主体角色的中介机构,区政府更是定下了“租金不宜过高”,“福利为本、服务为先”等改革改制基调,在租金、税收、水电、信息等很多方面都给予优惠政策。上城区民政局副调研员管林华说:“这其实就相当于政府出资向这些服务机构购买服务,而后再把这些‘服务券’发给低保、困难老人与有养老需求的老人,实行无偿或低偿的上门服务”。
“居家养老工作要做好,首先在于一日三餐。”上城区区长缪承潮指出,能把老人的吃饭问题解决了,居家养老服务就完成了一半。而要解决老人的吃饭问题,相关服务必须跟上。
以“信息化”支撑完善居家养老手段
为了能有效整合各类服务实体,及时响应老年人的各类需求,上城区在掌握现有60岁以上老人生活状况的基础上,依据每一位居家养老服务对象的身体状况、经济状况、生活自理能力、家庭居住情况以及子女的经济情况及供养能力等,建立了一人一档的《养老服务对象信息表》,形成“全覆盖”工程信息化管理数据库。
在此基础上,上城区还通过公开招标,开发设计了信息处理中心的系统软件,成立上城区养老服务信息处理中心,将联盟成员单位的服务内容、联系方式接入信息中心,实现呼叫受理、呼叫联动、服务追踪和服务对象满意度反馈、月呼叫数据报表提供、负责加盟单位的推荐,以及对服务单位服务质量的评估等,为政府购买服务提供依据。
这些信息都通过一款名叫“一键通”的呼叫器得到了联通。据统计,到目前为止,上城区已经为全区2.4万余户2.7万余名老人发放了一键通呼叫器。
运用现代科技手段,上城区的养老服务更加便捷。管林华告诉记者,“现在,只要有老人一按呼叫器,我们这个相配套的‘大管家服务系统’就会跳出该老人的姓名、住所、联系方式等所有信息,之后专门成立的养老服务信息处理中心的工作人员会第一时间给老人回电话,询问老人需要的具体服务,并做相应的安排”。记者 陈光秒 刘彦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