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政协委员蒋洪。人民网记者耿宽谋摄
“蒋老师,去年中央部门公开了‘三公’经费,这下您应该高兴了吧?”3月3日早晨7:30,记者出现在全国政协委员、上海财经大学教授蒋洪的房间说的第一句话。本以为蒋洪委员能肯定地回答“高兴”。殊不知,蒋洪“可爱”地笑着说:“今年我还要提关于‘三公’经费公开的提案,去年的公开比以前进步了,但应该公开分类信息。只有这样,才能更直观、更清楚地看到三公经费使用情况。”因当天蒋洪上午有其他安排,故将记者的采访时间定在了早晨7:30。
蒋洪和记者聊天,语速缓慢,声音低沉,但谈起专业问题,快言快语,反应敏捷。
自从当上第十一届政协委员以来,蒋洪连续提“三公”经费公开的提案。2008年,蒋洪担任政协委员的第一年,以“阳光财政,我盼的头发都白了!”为题作了发言,语惊四座,“三公”经费受到更多人的关注。
记者笑着对蒋洪说:“虽然您今年还要提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三公’公开的提案,但可以说,您的头发没有‘白’白了。”蒋洪乐呵呵地笑着对自己说,“现在头发比以前更白了。”
短短一个小时,记者与蒋洪的对话,围绕着“三公”公开这个核心词和委员履职展开。蒋洪对问题认识深刻、独到,回答问题也是三言两语、一针见血。
此后,记者经常在蒋洪所在的界别小组讨论会上听到他的发言,在楼道中碰到他也会聊上几句。
一语点破“三公”热点问题
“从不公开到公开是进步”,蒋洪对中央部门“三公”经费公开情况如此评价。他指出,目前的公开是功能性公开,不能直观地反映“三公”经费的使用情况,因而不能更好起到让社会监督的效果。比如公费旅游只公开了出国的,国内旅游可能是大头,但没有公开。再有,公开不够详尽,应该是“公开经济分类信息。”否则,孤立地公开是不能说明问题的。
蒋洪认为,地方政府公开“三公”经费“难产”的主要原因,一方面是地方政府内部的原因,对权力的制约、利益的约束不够;另一方面是有关中央部门决心不够大。蒋洪说,如果“不公开就是不称职”,你看看效果如何?
“应该是吃喝、旅游公开!”,蒋洪指出,“三公”经费公开应该从这些方面入手。当然,过于豪华的办公条件也应该公开。
蒋洪认为,公款“大吃大喝”达到一定程度可以入罪,这种行为可以按照相当于挪用公共资产量刑尺度量刑。
当问到是否同意一些地方人大代表提出的“在公款消费中明确禁止喝茅台”的建议时,蒋洪表示,同意这种建议。但他又觉得这样的道德标准过低了,公款消费中应该有详尽的规定,但不能具体规定禁止某种物品。
蒋洪认为,要改变目前一些地方政府选择性公开“三公”经费的现象,最有效的办法就是推动政府预算全面公开。
关于目前出现的对“三公”经费公开的真实性和准确性的质疑现象,蒋洪觉得,只有进一步公开,只有让大家看清楚、看明白的“三公”公开,才能消除大家的质疑。
蒋洪指出,应该对“三公”经费公开的口径、标准、内容、范围、方式方法进行统一规范,应该设置明确的原则——全面完整地把公共预算公布出来,而不是选择性的公开,同时,要主动接受社会的监督。
谈委员履职 五问蒋洪
记者:您对哪个提案印象最深,为什么?
蒋洪:印象最深的是大会发言《阳光财政,我头发都盼白了》。这个提案让公众对财政公开透明问题更加关注了。
记者:过去一年,您通过哪些途径征集民意呢?
蒋洪:一是平时的工作研究,工作中与很多人接触,在这个过程中会发现一些提案线索。再有就是通过媒体和我的博客。
记者:在您的履职过程中有没有遇到过困难或阻力,如果遇到怎么办?
蒋洪:最大的阻力在于自己,有时觉得自己很“另类”。没有任何组织和个人向我施加压力。
记者:您认为作为一名政协委员,应该具备哪些素质和能力?
蒋洪:作为政协委员,应该从整个社会的共同利益出发,要直言不讳,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同时,委员不能谋求个人任何利益。
记者:您对政协委员履职有什么建议?
蒋洪:我特别希望人民网能为每个代表委员开通个人博客,以集中的形式展示出来,这样,每个人都可以了解到代表、委员的履职情况、最新信息等。
今年两提案再推“三公”公开
今年两会上,蒋洪提了两个关于“三公”经费公开的提案:《预算支出必须公开经济分类信息》、《阻碍预算透明的不合理规定应立即撤销》。
在第一个提案中,蒋洪主要针对已经公开的“三公”让人看不清楚、看不明白了,看了还和没看差不多的问题。蒋洪认为,目前的政府预算公开,不论是提交人大政协审议的预算,还是政府及部门向社会公开的预算,都存在一个重大缺陷,即未公开支出的经济分类信息。
他同时指出,目前的预算公开中,仅有政府支出只显示功能分类不够的。因为支出的功能分类不能显示支出的具体标的和形式,它必须与支出的经济分类一起才能更清晰地显示预算支出的情况。政府支出的经济分类也就是按照支出的标的和方式来进行的分类。例如反映人员经费的有基本工资、津贴补贴、奖金、等等;反映商品和服务购买的有办公费、差旅费、因公出国(境)费用、公务接待费、公务用车运行维护等等;反映固定资产和投资性支出的有房屋建筑物购建、办公设备购置、专用设备购置、基础设施建设等等。
蒋洪认为,这两种分类提供了两个不同的视角来看预算支出,结合起来就能够得到一个较为立体的形态,从而更好反映预算支出的内容。在部门和单位预算中,支出的功能分类会趋于简单化,支出的经济分类的公开就更显重要。
在第二个提案中,蒋洪主要扫描财政信息公开的制度性障碍:一些法律法规与政府信息公开,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这一改革的大方向不相匹配,有的甚至是背道而驰。
蒋洪明确指出,对国保发(1997)5号文件《经济工作中国家秘密及其密级具体范围的规定》一些不合理的规定应该立即给予撤销。
蒋洪说,国家财政和预算中的有些信息的确需要保密,但国家秘密的范围决不能宽泛到这样没有边际,将所有的财政信息都作为国家秘密。国家秘密的确是未公布的信息,但不是所有未公布的信息都是国家秘密。应该公开而“未公布”的信息不应是国ss家秘密。这些规定对目前的财政信息公开造成了很大的障碍。很多要求信息公开的申请都以“国家秘密”为由而被拒绝。如果这些规定不撤销,要求信息公开就会有“涉密”的嫌疑。
委员简介;
蒋洪:全国政协委员,上海财经大学教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