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11-9-24
新闻中心
养老动态
养老会议企业介绍
关于我们内部通讯
养老保障养生保健
旅游养老爱晚工程
寻求资金
寻求项目
人才交流社工动态
养老社工下载中心
会员章程会员登陆
找回密码会员注册
 
新闻中心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信息中心 > 新闻中心 > 信息内容
养老街:一种养老服务新模式
信息来源:华夏时报

“以前在社区服务中心上书法班的时候,因为在三楼,有些不方便,加上教室小、光线不足,我们是十几个人坐在一起,有时候腿都会碰到桌子上。现在的环境好了很多。”北京这位爱好书法的冯大爷已经退休两年多了,他所说的环境改善,是东直门“养老街”的改造。

  “养老街”的全名是东直门街道“居家养老服务”一条街,这条约300长的小街,位于东直门街道铜厂子胡同,由一条小摊贩胡同改造而成,于20107月初正式启动后,大受老年人的欢迎。改造后的养老街,右侧设有宣传长廊,内容包括老年养生、防盗安全;左侧是各种居家养老便民服务店,涉及家政服务、洗衣、家电维修、餐饮,老人们可以用每月100元的“养老券”,按照八折的价格消费。

  位于小街深处的是养老街的主体——老年关爱中心。该中心占地200平方米,设立了托老所、休闲娱乐室、理疗室、中医养生室、心理咨询室、老年餐桌、文化活动室、老年大课堂等。冯大爷就是关爱中心书法班的学员。老年关爱中心的刘斌介绍说:“书法班只是街道众多活动中的一个,每个活动都受到老人们的欢迎。养老街启动后,前来咨询和上课的老人变得更多了。”在刘斌介绍老年关爱中心的同时,前来咨询的老人一直没有间断过。

  老人们的热情,反映出他们对养老配套设施的迫切需求。但是,相对于整个街道的老人来说,来参加活动的只是很小的一部分。据了解,仅在东直门街道领取养老券的老人就有1200名,还有更多老人等待享受更多养老服务。这种僧多粥少的局面不仅仅反映在东直门的“养老街”。“现在很多养老机构都存在床位不足、缺乏管理等一系列问题。”据全国老龄办的工作人员介绍,养老机构和配套设施跟不上,无法适应老年人需求,是一个突出问题,尤其是在老龄人口不断增长的形势下。

  根据全国老龄办发布的《2009年度中国老龄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09年,全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的人数达到1.6714亿,占总人口的12.5%。预计到2020年,老年人口将达到2.48亿,老龄化水平将达到17.17%,其中,80岁及以上的将占到老年人口总数的12.37%。如此庞大的老年群体,对养老、医疗等方面的需求将越来越大。“巨大的需求下,我们所面临的老龄工作的压力也是巨大的。”全国老龄办工作人员坦言。

  据东直门街道社区服务中心的张莞芸介绍:“‘居家养老服务’一条街的建设,从2009年底就开始筹备,街道投入了100多万元。对于大家都很关心的养老问题,街道也很重视。” 据了解,北京市近年来,从“星光计划”中的增加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建设,再到“九养政策”中养老券的发放、增加老年餐桌等等,各级政府在养老方面的工作更加细化,投入逐年增加。据北京市老龄工作委员会透露,仅在养老券上,有关部门的投入就达4.5亿元。

  最新的这份老龄事业发展统计显示,2009年,全国城镇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到2.35亿人,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农民工人数为2647万人。中央财政安排基本养老保险补助1326亿元。目前,全国月人均养老金达到1200元,惠及4700余万人,各类老年福利机构38060个,床位266.2万张,各级老年人协会436226个,各类老年学校40161所。尽管多方投入从未间断,依然难以追赶中国快速老龄化的步伐,形势依然严峻,而且养老问题不仅仅是老年人的难题,也是子女们无法回避的问题。“我的父母都是普通农民,没有缴纳过养老保险,父母一辈子努力多半投资在儿女身上,没有多少积蓄,加上我和妻子都是独生子女,今后奉养四位老人,也将是一笔不小的费用,不得不说,我们年轻人现在也有一定的经济压力。”参加工作3年的先生这样说,“随着老人年龄越来越大,我们又工作忙,如何照顾老人,也是一个很大的问题。”

  大部分独生子女都有同样的困扰,老年人“养儿防老”的观念在现实压力下显得有些苍白无力,许多老人因此住进了养老院。据调查显示,选择养老院的老年人中,44%是因为子女无力照顾,还有16%的老年人为了“不给子女添麻烦”而选择住在养老机构中。在快速增长的老龄人口面前,养老机构和配套设施在数量上还有着一定的差距,而养老院费用和管理的参差不齐,在老年人的生活质量上也不能提供有效的保证,又远离自己的儿女,这也使一部分老人在某种程度上,对于养老院比较排斥。

     东直门的“养老街”提供了一种养老服务的新模式,能不能推而广之还要假以时日。就像东直门街道社区服务中心主任所说的:“养老工作,任重而道远。” 虽然东直门养老街模式是否可以复制仍需要验证,但类似养老社区的概念在发达国家已经运作得相当成熟。早在上世纪70年代,美国开始在大城市的郊外普遍新建环境好、规模大的老年社区,这些大多为私人投资并进行商业化运作的社区中,包括各种专门为老年人服务的配套设施。各地政府不妨考虑在城郊打造这样的社区,相信只要配套设施跟进,老人的生活质量能够得到保证,就能在城郊实现老人社区的概念。而如果能出台相关的政策,鼓励、规范民间资本投入其中,必将能缓解城市的养老压力。


添加日期:2011-7-21   编辑:   浏览次数:92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
信息评论:
评论人:
评论主题:
评论内容:(200个字以内,不支持Html)
暂时还没有评论...
本页显示 0 条  共有 0 条      
信息声明:

浏览者可以下载本网站上显示的资料,但这些资料只限用于个人学习研究使用,不得用于任何商业用途,无论是否在资料上明示,所有此等资料都是受到版权法的法律保护。浏览者没有获得本站或各自的版权所有者明确的书面同意下,不得分发、修改、散布、再使用、再传递或使用本网站的内容用于任何公众商业用途。承担(包括但不限于疏忽责任)。

养老单位查询 更多>>
养老单位全国分布图  
最新推荐  
·清华美院教授朱曜奎油画展将在宋庄晚晴
·效仿日本 保利寻找养老地产盈利新模式
·毕业生办养老院等免征营业税
·总干事吕斌参加中欧社会论坛
·全国会员代表大会预备会议在京召开
·行业引导 企业参与 合力发展 社会养
·中国社科院发布2010年《社会保障绿
·国家应对人口老龄化战略研究正式启动
图片新闻  
月度点击排行  
·南京:两年内实现城市社区全部建立养老
·让特殊群体共享养老新政福祉
·清华美院教授朱曜奎油画展将在宋庄晚晴
·青岛市将开展丰富多彩活动庆祝九九重阳
·南京市明年所有社区要建成养老中心
·养老院服务项目不能“短斤少两”
·四个中心破解“老大难”
·浙江:五年内实现居家养老服务网点社区
·浙江市政协委员调研社会养老事业
·社区“居家”养老老来乐
Copyright © 2009 中国养老社工网 www.chinayanglao.org,All Rights Reserved
单位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向军北里甲6号  邮编:100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