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12-5-21
新闻中心
养老动态
养老会议企业介绍
关于我们内部通讯
养老保障养生保健
旅游养老爱晚工程
寻求资金
寻求项目
人才交流社工动态
养老社工下载中心
会员章程会员登陆
找回密码会员注册
 
养老动态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信息中心 > 养老动态 > 信息内容
民办养老机构盼春天
信息来源: 黄河新闻网
   今年4月,《山西省应对人口老龄化战略研究》课题组向社会发布了一组数据:我省于2000年进入老龄化社会。2011年底全省60岁及以上人口有441.97万,占总人口的12.3%。据测算,我省60岁及以上人口将于2015年突破500万,2020年将突破600万。老龄人口的快速增长,使我们不得不面对一个问题,那就是老龄服务业的发展水平。4月28日、29日,记者走进民办养老机构,对这个行业的发展情况进行了走访调查。

开业之初艰难

   4月29日上午,太原市比家美托老院院长杨喜凤,在比家美托老院二部的院子里,边与老人们聊天,边等待着记者的到来。在老人们眼中,这位50岁出头的院长就像他们的女儿一样,让他们感觉温暖贴心。

   1999年的一天,杨喜凤和弟弟去养老院看望一位亲戚。聊天过程中,老人一直抱怨养老院的硬件设施和服务态度不好,想回家。回来后,杨喜凤对太原市的老年服务业市场进行了调查。最终,她决定创办一家养老院。2000年2月,靠着开饭店积攒下的十几万元,她在太原市小店区租了一套闲置的办公楼房,添置了必要的设施后,办起了太原市比家美托老院,并在太原市民政局登记备案。这是太原市民政局登记备案成立的第三家民办非营利性养老机构。

   当时,大多数市民对在养老院养老存在偏见,认为将老人送进养老院是不孝。太原市比家美托老院开业后,半年多的时间里只有一位老人入住。杨喜凤在管理服务方面下工夫,以良好的服务渐渐赢得口碑。2002年,30张床位全部住满。此后,随着预约老人的增加,她又开了二部、三部,床位增加到了430张。

   据太原市民政局老年保障中心的一位工作人员介绍,自1999年,太原市第一家民办非营利性养老机构到太原市民政局登记备案以来,截至目前,太原市的民办非营利性养老机构发展到了23家,床位达到2824张,入住老人1700余人。虽然民办非营利性养老机构数量少,床位增长速度慢,但老年人不愿意到养老院养老的观念已经打破,市场在逐渐形成。同时,一些影响民办养老机构发展的因素也日益凸现。

护理队伍不稳

  “还有不少老人预约,想住进来,但住不进来。因为,我们招不到那么多护工。”杨喜凤无奈地说。

  “前几年,我们招的护工大部分是下岗工人。后来发现,下岗工人的服务态度达不到要求,还要求定点上下班。我们就招农村进城务工人员。大多农村来的护工诚实,对老人照顾得也尽心。近几年农村条件也好了,农村护工也不好招了。后来,随着托老院发展逐步规范,我就想招一些专业护士和护工。但是,护士专业毕业的大学生和护工不愿来民办养老机构工作。即使我给他们上五险,也难把他们吸引来。”

   今年4月份,为了托老院的发展,杨喜凤再次到人才市场和劳务市场去招聘护工。这次,杨喜凤很幸运地招到5个人。但试工的第一天,就走了3个。到试工的第三天,就彻底没人来了。“其中有个40多岁的下岗工人,招聘时对自己特别有信心。在托老院试工的第一天,她看到一位需要服药的老人,还没到点就要求护工喂她吃药,护工准备打水回来再喂他。没想到,老人等不及就哭了起来,把这个刚招来的护工吓得说什么也不愿意干了。”杨喜凤说。

   太原市民政局统计数字显示,截至目前,有九成的老人选择居家养老或就近到社区享受日间照料服务,有一成的老人选择到养老机构养老,这些老人大多是失能或失智老人。民办养老机构护工难招,除了观念问题外,还有就是民办养老机构的服务对象主要是失能、失智老人,护工不仅要照顾老人的起居,还要为他们收拾大小便。工作辛苦且收入相对比较低,这是导致很多人不愿意从事该行业的原因。

   据介绍,目前太原市登记注册的护理人员只有230余人。养老护理队伍的不稳定,直接影响着养老服务业的发展。

运营风险较高

   民办养老院的主要服务对象是失能、失智的老人,即使是能够生活自理的老人,也因年事已高,患有这样或者那样的疾病,比如高血压、骨质疏松等。而一旦因为老人摔跤等原因,导致身体受到伤害后,子女们就会认为是民办养老院的护理人员护理不周造成的。

   2004年,比家美托老院接受了一位80多岁的老人,他神智清楚,只是腿脚不灵便。子女为老人办理了半自理护理服务,白天有专人看护,晚上没有。当年的春节前夕,老人的儿子来看望老人,告诉他正月初四来接老人回家过年。可老人左等右等,等不来儿子接他着了急,半夜起来就往外走。出门时,摔倒在地,导致骨折。子女们坚持认为是托老院管理不到位,要求托老院承担老人治疗的费用以及术后的康复护理费用,直到老人康复为止。

   这样的例子在其他民办养老机构也时有发生。一旦发生这种情况,民办养老机构为了声誉,大多数会选择与家属协商,或者对其提供高额经济赔付息事宁人。

   “子女们往往认为,把老人送进了养老院就是送进了保险箱。一旦老人受了伤害,家属将我们告上法庭,我们赢的可能性非常小。一年出上一次事,就可能把我们几年挣的那点钱全赔进去。”杨喜凤说。

   记者了解到,针对民办养老机构的高运营风险,上海已经出台政策,由个人、养老院和政府三方按比例每年出资160元—170元,就可以为老人购买一份意外伤害险,从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养老院因老人意外伤害引发的运营风险。但在我省,目前还没有类似的措施出台。2009年,太原市民政局针对民办非营利性养老院出台政策,对养老院进行运营补贴。养老院每接受一位老人,每月为其补助50元。尽管非常微薄,还是让民办非营利性养老机构感到欣慰。“至少表明了政府的态度。”一位业内人士表示。

   2011年开始,太原市民政局再次出台政策,对一次性新增建设床位的民办养老机构补贴500元。“这些钱全部用的是公益金。太原市民政局每年从太原市福利彩票公益金中拿出50%用于对民办非营利性养老机构进行补贴。财政还没有拿一分钱。”太原市民政局的一位工作人员介绍说。

融资渠道缺乏

   创办民办非营利性养老院,筹集建设资金时,不少人首先会想到贷款。然而目前,太原市没有一家银行愿意为民办非营利性养老机构贷款。

   2008年,比家美托老院二部的地基下沉需要翻修。在等待政府帮扶无果的情况下,杨喜凤决定贷款重建。到银行一打听,对方得知她要修建的是民办非营利性养老院,当即拒绝了她的贷款申请。贷不到款,杨喜凤只好卖掉了儿子准备结婚用的婚房,七拼八凑,凑齐了500万元的建设资金,按照国家标准新建了现在这个拥有200多张床位、有独立卫生间的标准化养老机构。杨喜凤至今还背负着200多万元的外债。

  “资金筹集难,是导致咨询、观望的人多,真正创办民办非营利性养老机构人少的原因之一。”一位行内人士表示。

渴盼政府帮扶

   “养老已经成为一个社会问题。2006年,国家提出按照‘政策引导、政府扶持、社会兴办、市场推动’的原则,积极支持以公建民营、民办公助、政府补贴等方式兴办养老机构。我省从上个世纪90年代就有了民办养老机构,但发展规模一直比较小,发展速度比较慢。实际情况是,民办养老机构在帮助社会承担养老责任,他们理应得到社会的支持。但从建设开始到现在,民办养老机构一直是自己筹集费用,自己应对风险,处于孤军作战的境地。由于民办养老机构和公办养老机构不在一个起跑线上,缺乏政府的大力支持,他们抗风险的能力更弱,难以发展壮大。”山西省民政厅社会福利处一位负责人介绍说。

   “尽管民办养老机构自身也存在一些不足,如服务设施差;服务不够专业;服务不全面,项目少;管理不够专业;地理位置偏僻,交通不便等。但这些不足之处,有它的客观原因。目前,民办养老机构主要靠收取老人的费用生存,收费高了,可能就没有人去了,而收费低了,自然各种服务就跟不上去。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老人的需要,民办养老机构存在的这些问题都将得到逐步解决。为了扶持这些民办养老机构,我们也正在积极与银行、保险公司协商,帮助民办非营利性养老机构搬开挡在他们面前的绊脚石。同时,争取财政的支持,使民办养老机构能够发展壮大。”太原市民政局的一位工作人员表示。

   让关注这个行业的人员欣慰的是,国家“十二五”发展规划中,养老排在第一位,并提出到2015年,我国每千名老年人拥有养老床位数达到30张,增加日间照料床位和机构养老床位340余万张,实现养老床位总数翻一番。这意味着民办养老机构面临着又一次发展机遇。

  “阳光终于照进了我们这个行业。我们的春天来了。”杨喜凤高兴地说。


添加日期:2012-5-2   编辑:   浏览次数:79 责任编辑:li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
信息评论:
评论人:
评论主题:
评论内容:(200个字以内,不支持Html)
暂时还没有评论...
本页显示 0 条  共有 0 条      
信息声明:

浏览者可以下载本网站上显示的资料,但这些资料只限用于个人学习研究使用,不得用于任何商业用途,无论是否在资料上明示,所有此等资料都是受到版权法的法律保护。浏览者没有获得本站或各自的版权所有者明确的书面同意下,不得分发、修改、散布、再使用、再传递或使用本网站的内容用于任何公众商业用途。承担(包括但不限于疏忽责任)。

养老单位查询 更多>>
养老单位全国分布图  
最新推荐  
·效仿日本 保利寻找养老地产盈利新模式
·毕业生办养老院等免征营业税
·总干事吕斌参加中欧社会论坛
·全国会员代表大会预备会议在京召开
·行业引导 企业参与 合力发展 社会养
·中国社科院发布2010年《社会保障绿
·国家应对人口老龄化战略研究正式启动
图片新闻  
月度点击排行  
·上门发放养老金体现服务精细化
·国家康复辅具研究中心将打造国家级养老
·惠州民办养老床位六成空置 护工短缺
·企退人员养老金可就近认证指纹
·上海养老机构床位数仅占老年人口3%
·中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发展需要 加快
·证监会研讨减税 养老金入市可期
·社会养老科研项目启动
·物联网“云养老”博览会上唱主角
·“十二五”期末上海四十三万人享受社会
Copyright © 2009-2012 中国养老社工网 www.chinayanglao.org,All Rights Reserved
单位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向军北里甲6号603  邮编:100020  [联系我们]